市售鼻噴劑治鼻炎為何越噴越塞? 醫師來解惑
一位24歲剛從研究所畢業的男生,因長期鼻塞自行使用坊間鼻噴劑來緩解鼻塞,卻越噴越塞,一周使用量高達兩罐,比起正常一個月用一罐的藥量超出其多,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宗瑋門診時發現,該病人已對鼻噴劑有出現依賴的情況,罹患「藥物性鼻炎」,加上有嚴重鼻中隔彎曲問題,經給予適當藥物治療、衛教正確的鼻噴劑使用方式並輔以鼻中隔矯正手術治療後,才順利戒除鼻噴劑依賴,鼻炎及鼻塞症狀獲得大幅改善。
劉宗瑋表示,一般治療過敏性鼻炎最常使用口服抗組織胺或鼻噴劑,鼻噴劑又分為「鼻黏膜血管收縮劑」以及須由醫師開立處方的「類固醇鼻噴劑」。一般民眾在坊間藥局較常買到的是「鼻黏膜血管收縮劑」,鼻黏膜血管收縮劑使用後鼻塞症狀能獲得立即改善,且取得方便,民眾常會自行使用,更常自行增加噴藥次數,在未經醫師指導下自行使用這類型的鼻噴劑,反而可能出現成癮,發生惡性循環形成藥物性鼻炎。
劉宗瑋說,「鼻噴劑」有兩大類,分別為類固醇鼻噴劑及含鼻黏膜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。依目前鼻過敏的治療方針,類固醇鼻噴劑為主要治療的方式之一,但民眾多對「類固醇」藥物有疑慮,擔心有副作用。但鼻噴劑類固醇含量極少,且藥物僅作用在鼻黏膜,幾乎不會進入血液循環,安全性高兩歲以上的兒童就可以使用,因此民眾擔憂像口服類固醇一般造成月亮臉、水牛肩等副作用並不會出現。
劉宗瑋提醒,民眾若要買市售的「鼻黏膜血管收縮劑」消除鼻塞,效果雖很好,但需遵照醫師指示以免產生藥物性鼻炎,建議連續使用不超過10天,每天以不超過3次為限,有高血壓或心律不整病人,尤應避免使用含血管收縮劑類型之鼻噴劑。
秋冬季節中南部又進入了空汙的高峰期,細懸浮微粒PM2.5濃度也有超標紫爆,奇美醫學中心統計發現,在PM2.5暴增期間,過敏門診就診人數增加了3至4成。
留言列表